老鼠,屬於齧齒目(Rodentia)

老鼠,屬於齧齒目(Rodentia),鼠科(Muridae),以其上下顎各長著一對特別發達的門牙而聞名。鼠類對公共衛生和農業造成了極大的危害。在鼠科中,據估計有超過3000種,而在台灣則有七個屬、十三種不同的老鼠。常見於住宅的種類通常被稱為家鼠,包括溝鼠(Rattus norvegicus)、屋頂鼠(Rattus rattus)和小鼠(Mus musculus)。

老鼠的危害

老鼠的危害歷史悠久,早在公元前二千年已有記載。近代歐洲在十四至十七世紀的鼠疫肆虐,造成數百萬人死亡。雖然今日鼠疫已得到控制,但老鼠依然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大量存在,給農作物帶來損害,竊取倉庫中的糧食,污損餐飲服務業中的食物和餐具,並傳播疾病。老鼠還會啃咬電線和電腦纜線,導致火災和影響資訊傳播。研究估計,在美國每年約有一萬人被老鼠咬傷,而印度孟買每年約有二萬人受傷,部分人還可能感染鼠咬熱等疾病,死亡率約為7-10%。此外,老鼠還可能傳播螺旋菌、黃疸病、沙門氏菌病和出血熱等病毒。

老鼠的習性

老鼠的嘴裡長有發達的門牙,每年約可長13公分,因此需要不斷地嚙咬硬物來磨損牙齒,否則牙齒會變得向後彎曲,使老鼠無法進食而死亡。老鼠為雜食性動物,喜歡吃各種食物,如穀類、肉類和各種飼料。牠們對光線敏感但對顏色幾乎色盲,行動主要依賴觸覺。老鼠具有出色的攀爬、游泳和跳躍能力,可以從高處墜落而不受傷害。

老鼠防治

老鼠生性聰明、狡猾、多疑,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,繁殖速度又快。要徹底消滅老鼠,需要綜合的防治管理方法,包括物理防治、化學防治和環境整頓。物理防治方法包括使用黏鼠板、捕鼠器材和超音波驅鼠器,化學防治則是使用鼠餌毒殺老鼠。保持環境清潔整頓,阻止老鼠進入、清除食物來源和隱

老鼠防治方式:保障您的環境衛生

  1. 黏鼠板滅鼠黏鼠板滅鼠是一種衛生高效的方式,捕捉後可快速清理。然而,需由專業人員放置,以提高捕捉率。由於老鼠可能改變行徑,每次施工都需調整位置以捕捉殘餘老鼠。
  2. 鼠餌滅鼠:當老鼠密度降低後,鼠餌滅鼠是必要的補充。一般情況下,黏鼠板滅鼠率為60-80%,需配合鼠餌施放以達到90%以上的滅鼠率
  3. 鼠道圍堵:鼠道圍堵旨在封堵老鼠常出入的路徑,減少其活動範圍,從而提高滅鼠效果。同時,外來路徑的圍堵可防止周圍其他老鼠進入,進一步降低防治難度。
  4. 鼠屍及鼠臭處理:在滅鼠過程中,老鼠的死亡不可避免。若不及時處理,將產生惡臭,影響環境和人員情緒。因此,必須及時清除老鼠屍體。夏季老鼠死亡後約兩天開始發臭,最嚴重的期間在死後5-7天,因此必須考慮時效性。
  5. 調查及記錄:在防治過程中,環境和老鼠的調查至關重要。記錄老鼠的活動路徑變化、使用的器材數量和捕捉數量等信息,有助於全面掌握工程進展。
  6. 其他防治器材:針對不同環境,可使用特殊防治器材(如捕鼠紙、捕鼠夾、防鼠針刺、超音波驅鼠器等),以提高滅鼠效果。